(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一方面通过评价鉴定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形成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及查错防弊,提供咨询建议,规避和降低风险,提高企业的内控能力。
(二)佳木斯审计评估监督内部控制运行
通过将检查和考核行为渗透到内部控制运行中去,针对不同环节实行不同的监督手段,不定期监控与定期检测相结合,
并配合外部审计,健全监控覆盖面,及时发现业务流程中的薄弱环节,提供改进建议,防范和化解风险。
(三)提供管理咨询与建议
内部审计的职能从单纯查错防弊的保护型职能向管理服务的建设型职能转变,从检查、监督向分析、评价转变。
内部审计人员除了要及时履行基本的审计职能以外,还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内部控制中的薄弱或缺失环节向管理层提供改进意见和改善措施,帮助管理层优化内控机制,促进企业实现目标。
(四)评价和评估内部控制
一方面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通过学习,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功能,同时结合访谈、调查、抽样等审计方法,评价控制系统的健全程度;
另一方面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执行程度和有效性。通过对一些控制点的穿行测试,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在实际业务活动中的执行程度,了解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发挥作用、效果如何等问题。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从五个方面着力
1、人员素质控制是关键。
人是内控制度的主体,首先企业高层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否则制定科学合理、严谨有序的内控制度就成为一句空话。而制定了内控制度就需要具有相应素质的员工来执行,如果人员素质不符合要求,控制措施就会失效。所以企业应按照不同岗位的要求,招聘不同学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竞聘上岗,科学合理地安排,使每个职员所担任的职务与其所具备的素质、能力相称,使其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把所担任的工作做到好。
内部控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因此就高层管理者的控制而言,首先是其应德才兼备,其次是要设计和协调好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加强内部的民主监督机制和控制检查制度,防止经营者侵犯国家利益、或非法牟取私利。
2、组织控制要科学。
首先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即经营业务的授权者与执行者要分离,执行者与记录者、监督者要分离。要注重把握①在决策层内部要有明确的透明度、合理的权利分割与牵制。特别应充分发挥董事会必要的集中决策,集体领导,形成即相互支持与协助,又相应提醒与制约的优势,落实监事会与职工代表大会应有的监督检查作用。②决策过程中应有的科学程序以及决策与管理体系中应有的结构层次。
3、佳木斯审计评估业务程序及信息质量控制要完整。
企业为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科学高效有序的运行,就必须科学合理的规定内部业务程序。控制的要求是,按组织控制的要求和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工,授予各机构及各层次管理人员相应的审批权,强调任何机构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得行使审批权,也不得越权审批,对已经发生的业务必须按照会计控制的要求及时、正确、全面的反映和记录,并复核记录内容,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及时完整。会计信息是企业中重要的信息,因此,建立和和健全会计信息系统,是完善会计制度设计、信息质量控制的主要方面。企业必须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及有关法规。
4、资产保护控制要灵活。
内部控制的各种控制方式都具有保护资产安全的作用,对不同类型的资产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①货币资金的控制;
②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控制;
③债权性资产的控制;
④预算控制预算控制。